情绪,你好
我又发现了一部分不被接纳的自己
最近半年我对情绪和自我探索有很多新奇的体验,我给朋友的描述包括:
“我活了这么久从来没有像这样体验过情绪!“
“我才发现以前都活在头脑里,开启了情绪和身体感觉之后,获得了从未感受到的智慧来源。”
这些体验太有意思了,也深深改变了我,所以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本文着重我的体验,夹杂少量感悟,我更想邀请你带着好奇一起来感受,而不一定要收获什么干货。
大多数练习是和别人一起的,一般从眼神对视开始。
和一个人眼神对视十分钟是什么体验?我发现以前从来没有和任何人长时间眼神对视过。往往是想被看见,但又害怕被看见。
另一个练习是:和陌生人谈论自己十分钟,对方只是倾听,不评论不提问。我又发现,我从来没有被这样倾听过,也很少在完全接纳的状态下倾听别人。
还有一个练习是这样的:“我感到___,我可以感受___。”
“我感到悲伤,我可以感受悲伤。”
对方回应:”你感到悲伤,你可以感受悲伤。”
“我感到愤怒,我可以感受愤怒。”
“你感到愤怒,你可以感受愤怒。”
这样看似简单的练习其实蛮厉害的——
“我感到孤独,我可以感受孤独。”
“我感到愚蠢,我可以感受愚蠢。”
“我感到懒散,我可以感受懒散。”
如果你也大部分时间都活在自己的头脑里,试试用心和身体说话是什么感受?
比如,从三个不同的地方来介绍自己:用头脑介绍自己、用心介绍自己、用身体感觉来介绍自己。
举个例子——用头脑:“你好,我是炜晨,我原来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去年辞了职,现在在探索自我。”
用心:“我很喜欢和他人建立深刻的连接,我很想无条件地爱自己和他人。”
用身体感觉:“我一直是一个很容易紧张的人,直到最近我才更注重去感受身体的愉悦——我刚刚闻了闻桃子的香味,感觉太好了。”
心和身体本身不懂文字,从那两个地方说话是这样的体验:问问心或者身体,你想说什么,然后等待,你会听到它们的声音,像是一个倾听和接收的过程。
悲伤似乎是不好的情绪,一难过就有人说 “别丧了,看看积极的一面。”
我最近差不多每天都会悲伤一会儿,可能还会哭一场,但我的体验是,我感到了流经全身的愉悦和享受。
这是一个我以前没有发现的体验:在体察悲伤的同时,还会感觉到原始的、未经评判的身体享受。
还有一个特别的练习:我们四个人围成一个圈,一声哨响后,我跳到中间,来感受一个完全不同的我——那个我能够主宰自己的人生、相信自己的直觉、无所畏惧。
我保持趾高气昂的姿态,来回踱步。过了一会儿,引导人问我有什么感觉。
我说我有点生气。他鼓励我释放出来。
“F**k you.” 我试着释放愤怒,“F**K YOU!” 我慢慢进入状态,”YOU’RE WRONG!” 我吼了出来,心里出现的是小时候被打压的场景。
随着情绪的释放,我心里冒出来了一句话:“I can be myself.”
我尝试大声反复说这句话,“I can be myself…” 一开始喉咙有什么东西堵着,“I can be myself…” 然后有些松动,“I CAN BE MYSELF!”
更多的记忆涌上心头,一阵悲伤袭来,我放声大哭。
待我让这一阵悲伤流经身体后,引导人问我需要什么。我说我想和你们拥抱一下。
他们站起来轮流给了我紧紧的拥抱,我感到了深深的接纳和看见。
你可能已经留意到,以上很多体验是 “自下而上” 的:是从身体感受出发,觉察身体,等待,慢慢会有东西冒出来,可能是声音,可能是记忆,然后再觉察身体感受的变化。有需要再试着描述,而不是让大脑一开始就抢先下判断。
很多人的日常体验由 “自上而下” 主导:在情绪还没有充分表达之前先思考,认为情感需要得到理性的审视。但这实际上是在压抑情绪。
说起情绪的价值大家都懂,但却在不自觉地抗拒情绪。
比如,通过做出某种选择来避免情绪。我们以为自己害怕特定的结果,但其实是害怕特定结果所产生的情绪。
我们以为自己害怕的是被人拒绝这件事,但要是有个魔法,让你被拒绝得越多,越快乐呢?
我们都害怕落到流离失所的境地,但要是有个能看到未来的高维度物种告诉你,你流浪街头的日子会是你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呢?
对我自己,一个我一直在抗拒的情绪是后悔,过去很多人生决定都在避免后悔。要是我不再害怕后悔,我的决定将有更多理性,还是更少理性?是更接近真实的自己,还是更远离?
又比如,当我们在评判(judge)别人的时候,往往也在避免某种情绪。试试填空:当我评判你___,我是在避免感受___。(后部分让身体和心来回答,而不是大脑。)
“当我评判你迟到和食言,我是在避免感受失望和无聊。“
“当我评判你大声喧哗,我是在避免感受愧疚和怨恨。”
“当我评判你得意忘形,我是在避免感受愉悦和放松。”
关于我们为什么抗拒情绪,我想到三个原因:
- 我们以为感受情绪很痛苦,emo = 难受。但痛苦不来自情绪本身,而是对情绪的抵抗。
- 我们都被人用情绪操纵过,把 “释放情绪” 等同于 “被情绪操纵” 或者 “用情绪操纵别人”。
- 没有学过健康释放情绪的方式,更没有体验过释放情绪后的自由,从小被教的都是对情绪的节制、压抑、摒弃和贬低。
前面提到我释放愤怒的经历,其实是在好几次练习之后的事儿了。
我开始以为愤怒跟我没什么关系,我从不向别人发火,可后来才知道,我是把愤怒朝向了自己,夸张一点说我在虐待自己。
我学到,愤怒是可以用健康的方式来释放的,只是我从来都没见过。
愤怒的释放使人看清事物——当我释放了对父母的愤怒后,我感受到童年的遭遇并不是我的错,我还对父母有了更多的爱和理解。这些我的理性大脑一直都知道,但释放了情绪后,我的身体才懂了。
释放愤怒后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我常年的肩膀肌肉酸痛变好了很多。
除了抗拒情绪,我们可以接纳情绪:“我难过了,我允许自己难过”。
还可以欢迎和拥抱情绪:“我迫不及待想要再悲伤一次”、“我迫不及待想要再心碎一次”。
这听起来有些反常识,但我十分向往。这背后需要突破一层又一层还未被爱的自己,需要我们去接纳、去拥抱真实而完整的自我。理性上来讲也是一个反脆弱的练习。
想到两句话:
喜悦是情绪大家庭的女族长;如果她的孩子们不受欢迎,她就不会进你的家门。(Joy is the matriarch of a family of emotions. She won't come into your house if her children are not welcome. —Joe Hudson)
(这句话总是让我想起电影 Inside Out)
还有,
允许你的心去碎,你将更有能力去爱。(Allowing your heart to break increases your capacity to love.)
当我说释放、拥抱情绪,我不是指对别人发泄情绪,而是以不伤害别人的方式经历情绪。
不好意思,我写着写着又进入头脑了,回到体验本身……
在一次释放恐惧的练习中,我向别人描述一段童年记忆,关于不小心搞坏了公共设施,被保安逮住,家长来了不但没保护我,反而把我抛下不管。
我边哭边说出心里冒出来的话:“我感觉没有任何人关心我……”
说完后我睁开眼睛,看到屏幕上的六个人,既没有给建议,也没有要改变我的状态,只是注视着我,报以关爱的眼神。
一个坚定的声音冒出来:“噢并不是那样的!看看眼前关心你的这些人……”
我深深地感觉被看见了——没有人想要改变、纠正、拯救我,显然他们也并不认同我的结论(我说的 “没有任何人关心我”),只是陪伴我来经历这个过程。
这是最强大的同理心(empathy):和别人在一起,而不丢失自我。
我以前会把同理心误解为:你得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你得离开自己来经历别人的痛苦才行,但这些都是丢失自我的表现。
我发现我很容易丢失自我,来源于小时候得对家长的情绪保持警觉。但失去了自我意味着更难体验自己的情感,也搞不清楚自己的需求。
我最近还发现:
1/ 我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以一个严厉老板检查工作的心态,来写日记和做回顾。这背后是自我控制甚至自我攻击,让我产生身体上的不适。每次因为后悔而自责也给我类似的感觉。
现在我更想问自己 “想” 做什么,而不只是 “应该” 做什么;更想问自己怎么样做事更 “享受”,而不只是怎样做得更多更快。
2/ 我体验到真正交心的谈话不是要提供价值,甚至不需要达到任何目的。我更享受从好奇和同理心来提问和倾听。
如果你想提的问题让你不舒服,它们可能挑战深层信念,可能引发恐惧情绪,勇敢提出来,表达真实却又害怕面对的自己,往往能带来更深一层的连接和自我认识。
3/ 我发现我容易紧张,其实是不允许自己放松。释放消极情绪不容易,允许自己体验积极情绪更难。不过随着更多感受愉悦、表达兴奋的练习,我感觉我的安全感也在增强。
4/ 我学到向人道歉并不一定要伴随自责和羞耻,面对错误的同时也可以对自己保持关怀。
5/ 我在练习多和头脑里的声音互动,倾听它的需求,但不把它当成权威。
比如我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但它却告诉我 “要不还是不去了吧”、“还不如在家休息一下”,我会和它说 “我知道你很害怕,没事儿,我在这儿陪着你。” 慢慢它会安静下来,这样我更容易感受出于爱我想做什么,而不是出于恐惧。
不知道你是否有类似的体验:坐在屏幕前,完全投入,有一段时间都感觉不到身体的变化,四肢变冷了、或者某块肌肉变得僵硬了,都意识到不到,完全被头脑里的活动所包裹。
以前我称之为 “专注” 或者 “心流”,但现在觉得这是 “与身体的分离”(disembodiment)。它还发生在我有强烈情绪体验的时候,只注意到头脑中思绪万千,而缺乏对身体的感受。
我以前倾向于把一个人的存在简化为他们的头脑活动,仿佛身体只是实现大脑愿望的工具(比如,要锻炼身体,不是因为我爱自己的身体,而是因为 “健康是1,其他都是0”)。
你现在有注意到双脚接触地面的感觉吗?
你想不想试试把注意的中心下移,听听你的身体和情绪想说什么?
最后
这一切的开始跟这张图有关。我当时的反应是,“Huh? 我好像的确不懂怎么感受我的感受。”
我在想,这件事之所以这么吸引我,可能是因为它让我感受:作为一个 “人” 到底是什么样的体验。
好啦,先写这么多,感谢阅读!
如果你有什么好奇,或者有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欢迎留言或给我邮件(weichen AT weichen.blog
),也欢迎你在这里和我约时间。
(感谢 Simon 阅读本文草稿并提供反馈。)